成都市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
作者:奥斯恩净化
发表时间:
浏览量:1145
2021年,为实现“蓝天常见,雪山常现”的梦想,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出台《成都市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据了解,方案包含协同降碳、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治气等六大方面共计50项举措。
年度目标
成都市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年度目标已明确,即深入实施铁腕治气,大力推进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细颗粒物浓度≤4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率达到80%及以上;各区(市)县要确保完成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任务和总量减排任务。简阳市、都江堰市、邛崃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要确保持续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双流区、新津区要力争细颗粒物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如何确保年度目标的完成,为市民创造更多的“成都蓝”?
成都在学习借鉴京津冀地区和其他城市做法基础上,展开“六大行动”,以确保完成今年年度工作目标。
行动1
开展协同降碳行动 2021年底力争全市电制茶比例达到15%以上
成都市将加大力度淘汰锅炉、炉窑电能等,加大电能替代力度,鼓励企业实施电能替代,提高终端能源消费的电能消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
禁止新建、改建(已有锅炉配套治理设施升级改造除外)、扩建燃煤、木材、生物质锅炉(含成型生物质锅炉)。
东部新区将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各远郊区(市)县也将根据管控需要,优化调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
成都市将严格限制新增燃煤工业项目,持续推动压减燃煤行动,全市水泥、燃煤电厂等工业燃煤企业达到国家规定的单位产品煤耗限额标准。
将对全市砖瓦窑、水泥、平板玻璃、钢铁、火电、石化等行业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监察,制定年度节能监察计划。
四环路(成都绕城高速)内新建、扩建带压热水锅炉或蒸汽锅炉应全面使用电锅炉。
行动2
开展治污减排行动 力争2021年底新能源汽车占比再扩大
成都市将根据全市新能源汽车推进情况,制定2021年新能源汽车推广方案,力争2021年底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4%。
修订完成《成都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全市新增(含更换)的网约车全部为新能源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汽车。
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和加氢站建设,确保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相匹配,力争2021年底全市新能源汽车和配套充电桩比例达到4:1。
全年将完成重点区域内居民小区共5000个充电桩建设任务,推进落实各类新建建筑物配建停车场以及新建城市公共停车场按照15%-25%比例配建充电设施的要求。
进一步提高涉VOCs重点行业低VOCs原辅材料替代率。
行动3
开展控车减油行动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45%
建设智慧交通体系,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提高公共交通出行便利性,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45%;加快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新建城区级和社区级绿道500公里。
将提前实施车用汽油国VI(B)标准,推进汽车维修行业绿色作业规范,持续推广绿色钣喷维修企业或共享钣喷中心建设。
柴油公交车(含油气混合公交车)将被全面淘汰。
督促指导维修企业建立机动车维修治理档案,严厉打击清理无照、不按规定备案经营的维修站点。
行动4
开展清洁降尘行动 加快施工工地完成文明施工管理整改
全市新取得土地项目原则上全面推进装配式建设方式,2021年全市房建工程项目装配率不低于40%。
加快修订各行业绿色标杆施工工地技术标准,并出台市政、房建、轨道、交通、水务、园林绿道项目文明施工管理标准新建施工工地应满足文明施工管理标准要求,同时组织全市现有各施工工地对照管理标准完成整改提升。
施工工地将进一步完善智慧化监管,新增预拌砂浆储存罐监控、喷淋及水量监测或开启远程监控功能。
符合条件的土石方建筑工地将接入“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和扬尘在线监测平台,并定期对扬尘在线监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行动5
开展综合执法行动 建立“环保取证、公安处罚、交通维修”的常态化执法监管机制
持续开展对各小微工业企业对照《成都市挥发性有机物分行业治理技术指南》整改情况的全面检查。
重点时段广泛利用VOCs走航观测、卫星遥感监测等方式对重点工业园区、企业集群区域企业VOCs原辅料使用及排放情况进行核查。
成都市将完成300台在用老旧燃气锅炉、生物质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督性监测,并对超标排放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加大移动源污染治理检查,依法查处、严厉打击机动车排放检验弄虚作假、屏蔽和修改车辆环保监控参数等违法行为。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日常执法检查,排查整治餐饮经营单位油烟排放设施不齐全、不规范,未定期清洗净化设备等问题;坚决取缔“禁止露天烧烤区域”内露天烧烤,组织开展重点区域内禁止露天烧烤专项行动。
行动6
开展科技治气行动 在全市空气质量监测站开展降尘监测
成都市将通过重点区域周边和2020年走航高值频发区域布设网格化微站,在重点区域周边布设激光雷达,开展水平扫描和垂直观测等措施,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全市主要交通干道、高速公路的车流量、ETC通行量、重点货运车辆GPS信息等数据共享机制将建立。
持续推进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与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基地)建设,在成都市大气院士(专家)站中引进气象专业领域院士,持续开展重点区域“一站一策”技术帮扶等措施,突出重点时段强化管控和工作成效评估。
在“六大行动”铁腕治气之外,市生态环境局在今年的年度实施计划中,致力于提出与完善相关综合保障措施,推进《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出台,修订《成都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同时,学习借鉴治气成果突出地区的先进经验,强化各类检查执法和基础能力建设,综合利用经济、法律、科技、宣传等手段,促使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