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8948352970

在六大重点行业开展12600个减排项目,广东VOCs与NOx协同减排方案发布

作者:奥斯恩净化 发表时间: 浏览量:453

  近些年,在各行各业的努力下,我国PM2.5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重点城市平均浓度下降57%,地级及以上城市已连续三年低于35微克/立方米(世卫组织确定的第一阶段过渡值)。但与此同时,臭氧污染却渐成“气候”,成为全国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不过关的首要元凶,也是夏季影响范围最广的大气污染物。
  臭氧污染有何危害?评判PM2.5是否超标,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雾霾天气,臭氧污染则不同,往往出现在晴好天气,也极易被忽视。而且相比PM2.5,近地面臭氧的“杀伤力”一点也不逊色,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最终导致农林作物等减产。同时,臭氧污染本身,及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x)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十三五”开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成为约束性指标,其中便充分考虑了臭氧污染。最早在2013年,生态环境部就已经在74个重点城市组织臭氧污染的监测。2015年之后,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均开展了臭氧污染监测并公开发布信息。步入新时期,国家层面对臭氧污染治理的要求及手段都再上一个台阶。
  2022年11月,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明确以5-9月为重点时段,在臭氧污染较为突出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等地区开展攻坚,加大VOCs和NOx减排力度,提升能力、补齐短板。紧随其后,山东、广西等地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编制了具体的落实方案,以进一步实现臭氧污染减排。
  为着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环境空气质量全面改善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编制并于近日发布了《广东省臭氧污染防治(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其中明确,到2025年,全省将完成600余项固定源NOx减排项目,10000余项固定源VOCs减排项目,2000余项移动源减排项目,臭氧生成前体物NOx和VOCs持续下降。
  共计12600项减排项目,广东正式对臭氧污染“亮剑”。值得注意的是,广东该份新文件中,分区域、分行业、分步骤地列出了具体的臭氧污染防治举措,以钢铁、水泥、铝压延、石化与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钢铁行业:要求现有钢铁企业2025年底前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长流程钢铁企业加强监管。钢铁企业所有生产环节(含原料场、烧结、球团、炼焦、炼铁、炼钢、轧钢、自备电厂等,以及大宗物料产品运输)实施升级改造都要符合《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2019〕35号)、《关于做好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19〕922号)的要求。
  水泥行业:水泥超低排放应涵盖所有生产环节(破碎、配料、回转窑煅烧、烘干、水泥粉磨、水泥制品加工,以及大宗物料产品存储运输),鼓励NOx有组织排放浓度不高于50毫克/立方米(mg/m3),同步建设在线监控设施加强管理。
  玻璃行业:对标《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中玻璃企业绩效A级排放限值(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5mg/m3、50mg/m3、200mg/m3)要求开展深度治理。鼓励玻璃制造项目使用分级燃烧、纯氧燃烧等低氮燃烧技术减少熔窑废气NOx初始浓度。
  铝压延及钢压延加工业:实施清洁能源替代,要明确改造路线图和时间表,2023年6月底前各地市将改造计划上报至省生态环境厅。鼓励钢压延、铝压延加工企业加热炉/热处理炉优先采用电能、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使用富氧燃烧技术和低氮燃烧技术。鼓励铝压延企业开展低氮燃烧工艺改造。
  石化与化工行业:推动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尽快有序淘汰退出,实施挥发性有机液态储罐专项整治。严禁以重油深加工、原料预处理、沥青、化工项目等名义违规变相审批新上炼油项目,一经发现,应立即予以查处。定期组织开展企业LDAR工作实施情况审核评估,严厉打击LDAR检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2023年底前,广州、珠海、惠州、东莞、茂名、湛江、揭阳等7个城市启动市级LDAR信息管理模块建设,并与省相关管理平台联网。
  印刷、家具、制鞋、汽车制造和集装箱制造业:鼓励对照行业标杆水平,采用适宜高效的治污设施,开展涉VOCs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印刷企业宜采用“减风增浓+燃烧”、“吸附+燃烧”、“吸附+冷凝回收”、吸附等治理技术;家具制造企业宜采用漆雾预处理+吸附浓缩+燃烧(蓄热燃烧、催化燃烧);汽车制造和集装箱制造企业推进低VOCs原辅材料替代。印刷等行业执行国家和省新发布或修订有关有组织与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有相同大气污染物项目的执行较严格排放限值,污染物项目不同的同时执行国家和省相关污染物排放限值。

推荐新闻